10月10日,第二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山东赛区决赛落下帷幕,我院田心月同学摘得高校组冠军。10月28日,田心月代表山东队站到了全国总决赛的赛场上,并最终以仅次于南开大学、北京大学选手的优异成绩,荣获“学宪法讲宪法”高校组个人赛全国季军称号。当听到这一成绩公布时,台下的田心月喜极而泣,和她相拥在一起的,是山东队随队的志愿者、我院的董玥同学——第一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山东赛区的冠军。时隔一周,11月5日,喜讯再次传来,我院代表队在“第五届山东省高等学校大学生模拟法庭比赛”中,经过与全省33所高校代表队的激烈角逐,连续第二年荣获大赛最高奖项“团队特等奖”。
学生们的一系列出色表现与优异成绩,背后是学院对育人机制的精心打造、对育人理念的切实践行,也是学院上下为培养一流人才而不断努力、共同付出所结出的硕果。
多维度齐发力,打造“四主一辅”育人格局
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探索中,我院逐渐建立了自己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制度——专职辅导员制度、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本科生班主任制度、导师牵手第二课堂制度为主导,百优学子帮办制度为辅的“四主一辅”育人格局。在这一格局中,学院领导班子指引方向,学院35名专业教师保驾护航,朋辈引领锦上添花。学院政工队伍负责各项工作开展的具体操作和实施过程中的协调联络。
从一个学生角度来看,除了陪伴四年的辅导员,每个学生都会在学业导师制中分配到一名专业教师,作为大学四年的学业引领导师,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的困惑、学业发展方面的规划都有学业导师解疑答惑,陪伴成长。
除了巩固扎实的专业知识,拓宽眼界也尤为重要。无论是喜欢社会调研、希望在实践领域多些锻炼,还是爱好读书、尝试在大学期间做些学术研究,或者更偏向直面就业、愿意在就业创业方面做更多的尝试,我院的学生们可以从导师牵手第二课堂制度中,得到一名帮助他全面发展的指导老师。导师与第二课堂牵手,对学生来说不仅是兴趣爱好的引领,更是课余时间最好的引导者和陪伴者。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帮助引导也要面面俱到。通过青年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制度,学生们可以体会到除了专职辅导员对自己从生活、学习到交友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之外,更有一名年轻的专业教师作为班主任,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班团组织建设,与自己同欢笑共忧伤,最大限度的解决了成长过程中心理困扰。
三人行必有我师,除了专业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师哥师姐们的同辈引领也至关重要。一入学就开始的“百优学子帮办”制度,会为刚来到我院的新同学配备一名学习成绩在年级前30%、从来没有违纪记录的大三学长开展朋辈引领工作。这一制度作为前面三个制度的辅助和补充,彻底解决了学生有些问题不敢或者不愿意与导师、班主任、辅导员沟通的问题,让他们感受来自同龄人的榜样力量,助力自己更好地完成学业。
创新精细化管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有力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一个学生的培养是否成功与学院的管理工作密不可分。我院历来注重管理模式的开拓与创新,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形成了自上而下、严格细致的管理模式,从精细制度着眼,结合人文素养的教育引导,双管齐下,促进学生转变观念,为学生搭建了从纪律、习惯等基础素养养成到综合素养提升的坚实大厦。
我院形成了“三级四报”考勤制度,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三级”,即班级纪检、学生会纪检、学院辅导员纪检相结合;“四报”即纪检结果日报、周报、月报、学期报相结合的报告、入档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确保了及时、全面掌握学生动态,保证上课出勤质量,保证学生动向知情,培养了学生的规则意识。
建立学业预警端口提前制度,破解专业学习掉队问题。学院会根据学期考试成绩,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从学分绩点到各科成绩,形成对每位同学的学习情况分析。根据《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条例》,班主任、辅导员必须与不及格学生谈话,及时作出干预引导,学生不及格门数超过两门,需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形成多方共同发力,促进学生学习的局面。在学习进度方面,学院在大学二年级的期末考试结束后,会综合学生两年来的成绩修习情况,对存在学分选修遗漏、学分绩点较低的提出学业预警,让学生提前着手,应对可能出现的无法按时毕业情况。
发挥了量化制度的引导作用,扎实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养成。自2015年底,我院开始尝试量化制度创新改革,把学生素质发展分为两个层面,以参加学术报告会、集体活动、体育锻炼等作为基本目标,实现学生基本多元素质的养成;以参加辩论赛、学术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等作为发展目标,促进学生向更高级多元素质发展。在此基础上,一系列细化指标被写进了量化制度,成为调控学生发展的指针,在发掘学生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起到了良好作用。董玥同学便是这一机制下的典型代表。现已被保送至中央财经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她,在学习期间不仅担当好了班长、学生会副主席及秘书长等职务,而且赢得了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日照市季军、山东省特等奖、全国三等奖以及“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提名奖”等一系列荣誉。
搭建系列多彩平台,促进学风建设融入日常
我院积极开展专业氛围浓厚的第二课堂,通过一系列平台和载体建设,将专业学习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日常中。从教师到学生,从学院到社团组织、班级,每个人、每个组织、每次活动都在营造有助于学风建设的氛围,一个个小小的活动,在法学院燃起了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我院专业老师在第二课堂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说前面讲到的“导师牵手第二课堂制度”潺潺流水,润物无声的话,那么一周一到两次的“明法讲坛”讲座,就是瀑布飞流,教师们精心准备的法律焦点问题、热点问题,激荡着同学们的头脑,激发起专业学习与研究的热情。部分老师自发组织了“读书会”,将自己的车库改造成读书室,每周末与学生们进行读书交流、专业探讨。获得2017年山东省模拟法庭辩论赛“最佳辩手”的刘爱茹便是在每一次的“读书会”以及“青年法学沙龙”活动中锻炼了法律思维和表达能力。
我院团委、学生会自发举办各类学习活动,成为课堂学习的有力补充。定期的司考经验交流会、考研经验交流会、英语四六级经验交流会系列活动,通过优秀学生代表分享,帮助学生们优化学习方法;“学子讲坛”每期邀请老师对同学们集中反馈的学习生活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氛围轻松,效果突出。
社团建设与活动开展也紧紧围绕专业。大型的模拟法庭比赛、“怀瑾杯”辩论赛、时政演讲比赛、法律知识竞赛,还有送法进小学、送法进社区等一系列活动,无一不是为全面营造学术氛围、扩大学生专业知识储备做工作。本次第二届全国“学宪法讲宪法”大赛的全国季军获得者田心月同学,大一开始参加“希望之光”青年法律协会的模拟法庭活动训练,在老师的专业指导和不断演练下逐渐对法学专业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在大二期间任华章剧社社长,积极参加社团表演,为演讲比赛的出色发挥打下基础。正是社团系列活动中一点一滴的积累、一步一步的提升,为她取得优异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立足学科实践应用特性,强化学生知行合一养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最终要有效转换到实际应用中。近年来,我院在日照、临沂、济宁、枣庄、德州等地共建立了43个实习基地,每年暑假都将学生分配到各实习点进行为期两个半月的见习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的磨合中,实现专业基础和实践互相促进、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目的。实习结束后,指导老师还会组织学生开展“实习大比武”,撰写论文报告、让学生结合所学亲自“断案”。第五届山东省高等学校大学生模拟法庭辩论赛冠军团队的李晓同学说,通过实习不仅能熟悉司法工作流程、认识具体司法实践工作,而且有助于形成对法律的信仰、养成法律人的严谨作风。
除了实习环节,我院还通过组织社会调研和科技创新等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学院鼓励学生参与专业相关的各种竞赛和调研,“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建行杯”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级各类的实践创新活动中均能看到法学学子的身影。我院同学的“Welegal移动法律咨询平台”项目,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于一体,面向线上线下双重市场,致力于方便、快捷、精准解决现实法律问题,最终获得了“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省级铜奖的好成绩,并入选2016“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电子商务专项赛全国三等奖。“爱暖泰山•法伴飞young”实践队,凭借其模拟法庭普法活动、“未成年人法律安全知识讲堂”等一系列的活动,被中国青年网刊发了多篇社会实践纪实的报道,在我省掌上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中荣获了全省第八名的优异成绩。
法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需待之以严谨踏实的态度。我院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持续完善全方位育人体制,切实将“博学、慎思、明法、笃行”的学院精神落实到了教学育人实践的每个环节,力求以精细制度为学生奠基成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