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聚焦热点问题,透析法学原理——法学院“青年法学沙龙”第一期成功举行

为促进教师思想交流、启迪学生理性思维,法学院组织了“青年法学沙龙”活动。12月8日晚6:15,“青年法学沙龙”第一期在S328正式启动。法学院副院长张益刚出席了本次活动,“青年法学沙龙”的发起人及核心成员李冬楠、王林敏、袁辉、马洪伦、刘涛、宋超群等诸位博士亲临现场,来自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郑曙村教授担任此次活动嘉宾。王林敏博士与刘涛博士共同担任本次沙龙的主持人。

 

 

在启动仪式环节,法学院副院长张益刚对上述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此次沙龙引起了法学院内外广大师生的兴趣,同时获得了兄弟院系的关注与支持。他向各位发起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预祝“青年法学沙龙”越办越好。

 

 

本期“青年法学沙龙”围绕“中共十八大与中国法治”这一主题展开,并针对中国法治研究的政治立场、依法治国十五年、政治改革的中国式路径、依法执政与反腐倡廉、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民众参与与民主动力六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在本次沙龙中,每位博士分别发言,其他博士和嘉宾在此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现场观众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表达自己的观点。首先,刘涛博士就中国法治研究的政治立场这一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提出了现今出现的两个不良倾向,其一是将法律依附于政治,他认为在法治中最重要的是依法治权与依法治官,如果将法律置于政治之下,则必将泯灭法律的真正意义;其二是将法律绝对脱离政治,从而忽略了法律的实践性。在我国,政府是最强大的本土资源,应将政治制度化,才能协调好政治与法律的关系。接下来,郑教授对此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我国的理想目标在于从法制体系迈向法治体系,目前我国已大体具备了法律体系的框架,而中国要迈向法治是比较困难的,对此他持谨慎的态度。袁辉博士就依法治国十五年这一课题做了详细的阐述。他认为我国的立法成果已较为突出,我国的立法模式是专家立法,同时我国的司法中还存在法官精英化的现象,接下来我国还有很艰难的路要走,如何走这条路则是依法治国的关键。随后,王林敏博士在政治改革的中国式路径这个课题中发表了言论,他依据十八大报告对此问题作了分析,他认为我们应该结合我国的文化背景来分析我国的政治改革路径,中国人必须摆脱历史的阴影,逐步实现渐进的、稳妥的改革。宋超群博士针对依法执政与反腐倡廉的问题作了阐述,她认为腐败势必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而我国的监督机制十分薄弱,民众参与反腐急需政府的正确领导,怎样走中国式反腐之路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在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这个问题中,马洪伦博士为我们阐述了他的观点。他认为党内民主正处于被动地位,同时透过十八大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样的问题:如何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党内民主是否会对人民民主产生消极影响?最后,李冬楠博士围绕民众参与与民主动力的问题提出了见解。她认为网络的发展为民众参与政治开辟了新途径,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她呼吁大家借助网络这个平台,发挥自己的力量,用我们强大的凝聚力来改变社会的诸多问题。

晚9:30,法学院“青年法学沙龙”第一期圆满结束。此次沙龙以中共“十八大”报告为中心,展开了多维度、全方位的阐释和讨论,传递出法律人崇尚法治的无比信念,释放出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