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晚,于JS328,法学院“明法讲坛”学术讲座系列之二 “藏区命案当事人的利益平衡与制度设计”如约而至。主讲人为我院副教授、博士王林敏。本次讲座吸引了众多师生前来参加,人员爆满,全场座无虚席。
李冬楠老师作为学术召集人,孔庆余、刘同战、郭晓燕老师担任评议人,超强专业阵容前来助阵,从多专业角度完美而又透彻的诠释此次讲座内容。
讲座之初,主持人李冬楠老师以生动俏皮而又不乏趣味的语言介绍了到场老师,一扫严肃学术理论报告的干涩氛围,使整个“场子”活跃起来,开启了寓教于乐轻松良好的讲座氛围。
王林敏博士以更华杀人案这一藏区命案实例开讲,从中总结出“藏区命案”“赔命价”“利益结构”三个关键词,从国防、生态、水源三点分析藏区的重要性和以宗教、习俗、风景三点分析藏区的特殊性后,以此引出此次讲座主要内容的四个方面。第一方面,藏区命案中的利益结构。王博士分别从赔命价的含义、构成、观念、传统实现机制四个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将赔命价这一现阶段法学学习中我们的研究范围和深度达不到的名词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使学生对于这一概念有了大体的认知。第二方面,国家干预对于利益结构的影响。王博士总结了赔命价习惯法、民间性、差异性的三个特性,并列举出赔命价与国家法制的三个冲突,国家干预将命案处理纳入国家法制的两方面工作以及国家介入后命案的利益可得性。第三、四个方面分别是被害方、加害方的利益平衡问题。从被害方的角度分析了有可能损害被害方利益的“法律白条”现象以及被害人的法律救助没有法律依据的现状。从加害方的角度提出扩张死刑和解制度的制度设计以及两少一宽的刑事政策,并设想在藏区进行刑事和解的试点。
报告结束,同学们仍沉浸在刚刚的内容中久久无法自拔,王博士为我们呈现了一场丰富的饕餮盛宴,同学们回味再回味,无不感慨于内容的精妙与独到之处,值得我们细细揣摩、反复体味。张院长则从历史沿革的角度提出了他对于藏区赔命价的补充。他以追溯及元朝的种族歧视认定为源头、追溯及明朝时的藏区特权认定为法律来源、追溯及清朝的制度授权认定为制度来源三点作为时间线索,叙述了在合理性和合法性的渊源与支持下,赔命价的正当性,并浅谈了他对于如何讲民间规范纳入国家法的看法。洋洋洒洒、高谈阔论后,使人瞠目结舌,感慨其学术造诣之深。
评议环节,孔庆余老师融情于景,感慨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仍是阻挡不了同学们求知的脚步,为我们献歌一曲,高亢嘹亮的嗓音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随机改编的歌词更是蕴含了对于王博士的啧啧称赞。此时现场气氛达到了又一个高潮,掌声欢呼声交织成一片。他还以自身刑事实务中遇到的此类案件为例,讲述了国家公权力机关在现实生活中对于此种案例的难以把控。刘同战老师自带专业律师光环,开口起范,对于王博士的看法和见解做出肯定,他表示期待王博士的研究成果对于学术和国家立法做出更加深远的贡献。郭晓燕老师从培养法学思维的角度提出,应该学习王博士善于发现问题,从而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长为一个真正的法律人。互动环节的学生提问,学生们纷纷举手,跃跃欲试,可谓激情四射,大有“百家争鸣”的局势,以自己的心得感悟提出了诸如杀人方式不同对于赔命价是否有影响、历史的发展是否改变了赔命价出现的的原意以及赔命价出现的原因是否因为政府不得民心等问题,可以看出同学们的细心聆听和认真思考。一系列获得王博士的精彩详细解答和纠错指正,同学们为之折服,掌声雷动。期间李继刚老师亦像大学生一样,举手发表自己的质疑,提出赔命价出现在藏区而同时地广人稀的新疆却没有此种问题的原因是否主要出于宗教信仰,获得张院长以历史分析做出的回应,王博士也从地理、宗教、政策方面的对比做出了回答。有限的提问时间满足不了同学们无限的提问,至此,此次讲座取得圆满成功。
藏区命案问题的处理能否纳入国家司法机制对于国家公权力的权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何立法、如何制度设计都是很耐人寻味和值得探究的。相信随着越来越多像王博士一样的学者的深入研究,这个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圆满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