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凝聚校友资源、传承法学精神,全面提升我院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在法学院建院二十周年、法学教育三十周年之际,我院于2025年9月27日在JC905教室成功举办法科生职业素养论坛,本次论坛旨在通过校友们的实践经验和专业见解,帮助在读学生深入理解法律职业的内涵与外延,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此次论坛由学院党委副书记赵峰主持。

论坛中,各位校友围绕“专业根基”“职业心态”“能力培养”等主题展开分享,结合自身职业经历与人生感悟,为师弟师妹们分享宝贵经验。1999级校友孟涛以“沉淀”为主题,劝勉学弟学妹摒弃焦虑与浮躁,专注专业积累,在持续深耕中实现自我超越;2002级校友刘伟强调语言严谨性和辩论能力的关键作用,建议同学们学习阶段找准发力点,善用智能化工具,向行业有成果的前辈学习;2003级校友高思超将焦点拉回到职业发展的硬核要求,明确职业资格的重要性,并指出法学需理解社会,以逻辑支撑实践;2005级校友张鑫分享了四点成长体会:一是珍惜与感恩,勉励大家珍惜大学时光,感恩师长与同窗;二是努力坚持,真正的差距在于持续的努力,做到方向明确、久久为功;三是勇于尝试,鼓励大家多探索不同领域,提升自我价值;四是保持乐观,以积极的心态克服学业与工作中的困难;最后对母校表达了自己的祝福;2005级校友周飞则提出,自信源于扎实的知识储备与深厚的文化修养,鼓励大家多读书、多积淀,同时注重高尚品格的塑造;谈及职业前景,2006级校友侯一男结合律师从业经历,让大家看到法学逻辑的广阔用武之地,并介绍了新成立的天津校友联络处;2011级校友赵放强调,法学学子应扎根实践,避免成为脱离现实的“精致法治主义者”。
党委书记周彩霞在总结中指出,大学是人生的重要分水岭,同学们通过此次论坛不仅聆听了宝贵经验,更明确了未来发展方向。她强调,法律人需要在优秀道德品质、良好心态与专业能力三个维度持续精进,这些正是职业素养的关键内涵。

本次论坛紧扣“凝聚校友力量、提升职业素养”的宗旨,不仅搭建了宝贵的交流平台,解答了学子在学业与职业规划中的困惑,更从职业道德、专业能力、职业规范等多个维度深化了学生对法律职业的理解。论坛既满足了学生职业发展的实需求,为学院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更通过传承法学精神、培育法治人才,为我院二十周年院庆增添色彩,进一步推动法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撰写:张悦然
拍摄:融媒体宣传部
责编:解艳林
审核:周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