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70周年校庆、20周年院庆进行时】“两创”背景下的儒法对话论坛暨明法学术工作坊第七期在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圆满举办


  5月17日至18日,“两创”背景下的儒法对话论坛暨明法学术工作坊第七期在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圆满举办。论坛围绕“两创”背景下的儒法对话”这一主题,聚焦儒法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实践价值与转化路径。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家研究中心、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主办,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家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学术机构的学者莅临参会。

5月17日上午,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周彩霞主持了论坛开幕式。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张益刚教授、先秦史学会法家研究会会长蒋重跃教授先后致开幕辞。张益刚教授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与热烈欢迎,表示法学院将持续支持法文化研究,聚焦儒法思想的创新性发展。随后,蒋重跃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儒法思想的现代启迪价值,并肯定了法学院的研究工作。

本次论坛由六场主题研讨和自由会谈组成。第一场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宋洪兵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蒋重跃教授从“荀子政体论”出发提出荀子“君臣共治”而非“君主独治”的理念;国家图书馆研究员全根先以“韩非的社会治理思想及其当代转化”为主题,提出对韩非的法家思想进行批判性继承与创造性转化的具体路径。

第二场由《法家研究》副主编黄越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宋洪兵教授以“关于儒法思想的判定标准”为主题对儒法思想的判断标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喻中教授以“儒家弟子成法家的原因”为主题,提出儒家弟子成为法家的原因既有部分儒家思想家自带的原因也有与法家结合的因素多方面原因。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王林敏副教授以“《商君书》中的‘圣人立君’说解析”为主题,提出“圣人立君”说与《史记》中华夏政制起源的叙事暗合,可将其视为理论版华夏政制起源的“创世纪”。

F93E

第三场由湖南理工学院、《云梦学刊》编辑部周四丁教授主持。西北大学法学院武建敏教授以“儒法之间:中国政法传统的思想操作”为主题,指出政法传统包含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通过对天理、国法、人情的阐释,最终形成“情理法”这一有效治理方略。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荆月新教授以“经验主义与现实关怀:齐法家的生成基础”为主题,指出齐法家的生成基础主要有秉持经验主义的学者提出的“因其俗,简其礼”的主张及现实国情两方面。

第四场由山东政法学院赵京朝副教授主持。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李青洋代表龙大轩教授以“《孔子家语》中的法律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为主题,对《孔子家语》中的法律思想内涵进行阐述,并为助力当下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建设提出建议。《法家研究》副主编黄越以“儒法:一体之两面”为主题,指出虽然当下儒法之争盛行,但实际上儒家也早是糅合了法家的思想形成儒法合流的现象。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博士研究生孙舒苇以“法家的理性政治及其限度”为主题,提出法家理性与人情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是施政的根源。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曲直从孔子无讼观的历史源流出发研究其对前孔子时代司法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34AEE

第五场研讨由武建敏教授主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李力教授以睡虎地秦简为基点,探讨以此产生的“儒法对话”的发生原因并对其进行了评价。周四丁教授则以“儒法吏治譬喻比较与启示”为主题,通过儒家对于吏治的道德化譬喻和法家对于吏治的工具化譬喻之间的比较,得出对官吏治理的启示。

在最后一场研讨中,河北大学法学院宋磊副教授以“子产铸刑书与春秋时期的礼法转捩——兼论周秦之间的儒法分野”为主题,提出子产铸刑书是礼法转换、儒法分野的重要节点。山东大学法学院孙康副教授以先秦法家的司法哲学中领悟对现代司法公信力建设的启示进行了阐述。曲阜师范大学袁辉副教授则从文物的视角,厘清齐鲁传统法律文化的地域分布进而实现齐鲁传统法律文化的提炼、升华,使其兼备学术化、效益化、大众化和通俗化。在每一场研讨中的自由会谈环节,各位学者针对本场论文中的问题如儒法之间的界限与融合、出土史料的真实性等提问、发表看法,进行了更深入的交流。

本次论坛的圆满举办,不仅为儒法思想的现代转化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也为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提供了宝贵思路。相信此次对话将进一步促进儒法思想的传承与发展,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法治文化贡献智慧与力量。


撰写:刘筱 庄存存

摄影:刘筱 韩世烁

责编:郭晓燕

审核:周彩霞